曾经看到一篇报道,里面写道:“办好这些‘民生小事’,让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满满:门前的路修好了,老人公寓里的老人们出行方便了;小区里安装了快递柜,快递包裹再也不会寄丢了;小区的垃圾坞变身分类垃圾桶,小区环境整洁多了……;一大批‘已经改’、‘马上改’民生项目兑现承诺,用浓浓的民生情怀,提升了这座城市的幸福感。”
这里,提到了快递服务,而且排在了垃圾分类前面,足见快递服务的重要性。其实快递服务发展到今天,早已不是“民生小事”,而是等同于柴、米、油、盐、酱、醋、茶的民生大事了,正所谓“小包裹大民生”。因此,围绕快递服务,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,比如包裹丢失、污损、被盗等,但从实际情况看,“取件难”成为老百姓和快递企业一个共同的痛点:一是取件地点离家比较远,比如单位传达室、社区门卫室,在农村还要到集镇上取件;二是包裹堆积如山,需要“翻箱倒柜”才能找到自己的包裹。如果让快递小哥送货上门,快递公司则无力承担由此而带来的运能压力、人力和时间成本。而且,很多客户白天也不一定在家。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,无论客户在不在家,都能将快递送到户呢?或者至少送到村(小区)而又万无一失、方便取件呢?
二、时代呼唤快递服务进村到户
在没有电商之前,快递服务一直存在,这就是大家熟悉的“邮政”,广义的邮政包括快递在内。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和蓬勃发展,“网售网购”呈爆炸式增长,邮政服务由“官办官民共用”发展为“官办民办并存、官民共用”,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老百姓。但是,快递服务进村到户这一百姓最关切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。这里说的“到户”并非一定要亲手送到每个百姓家中,而是怎样方便老百姓就近、随时、快速、安全(包裹安全和疫情非接触安全)取件。笔者认为,最好的办法是末端设施“按坊建柜、依柜设格、一户一格、智能运维、全天服务”,这是时代的呼唤,也有相关法律、法规、政策和文件依据。
(一)国家有强标。对于邮件、快件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的法律有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》,国家标准有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》(GB50180-2018)、《住宅设计规范》(GB 50096-2011)。
1、关于建设地点的规定。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》第5.0.2条附件明确规定,智能信包箱、智能快件箱等邮件、快件送达设施,以居住街坊为单位设置(详见表一和表二)。从表中可以看出,没有了步行距离,相当于建在老百姓家门口了,且属于必须配置的底线设施,亦即国家强制标准。(居住街坊是指组成各级生活圈居住区的基本单元,通常3~4个居住街坊组成1个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)
2、关于建设数量的规定。根据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》附表C.0.3规定,信包箱实际上是信报箱的升级版,增加了投取包裹的功能,其本质属性还是“信报”,是每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最基本的用邮权力。《邮政法》第十条规定,建设城镇居民楼应当设置接收邮件的信报箱;《住宅设计规范》第6.7.1条规定,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。由此可以确定,智能信包箱是按户数配置的,其最小独立单元为“格口”,即“一户一格”,属于国家强制标准,建设主体也自然明确。
3、智能信包箱与智能快件箱之间的关系。简单讲,两者包裹投取功能完全一样,但信报投取事关国家安全,只能由国家专营。也就是说,智能信包箱完全可以代替智能快件箱,反之则不行。因此,可以通过“快邮”合作,共同建设,并根据百姓日常习惯叫法,可统称为“智能快递柜”。
▲为应配建的项目,属于居住区必须配置的底线设施;△为根据实际情况按需配建的项目。
(二)百姓有刚需。凡是网购的人,特别是80后出生的网购达人,很希望快递包裹能在第一时间拿到手里,不需要再到快递网点、小区门卫室、单位传达室或其他代存点去取件,不会丢失,不会污损,拿到快递包裹的那一时刻,幸福感满满……。90后、00后……,未来不管哪一代,都离不开这种充满无穷乐趣的生活方式。但现在由于居住街坊邮件(快件)送达设施缺失、快递公司受运能压力、人力成本和派送时间限制,无法满足百姓的这种发自内心的刚性需求。对目前的这种状况,快递公司和老百姓都处在无奈的尴尬境地。而且老百姓也不太清楚还有国家强制标准,否则,很有可能引发投诉风波,要求政府、房地产开发商重建或完善邮件、快件送达设施。
(三)人大有提案。2016年长兴邮管局刚成立不久,就有人大和政协代表提案,要求解决快递服务“最后一百米”的问题,而那时,最后一公里都没有解决好。近几年全国多地的“两会”里,都有类似的提案。由于快递服务送达设施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用房(用地),还需要县、乡、村三级网络配送体系的支撑,仅靠邮政管理局和快递企业无力解决这个问题。
(四)文件有要求。浙江省最新的文件是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快递业“两进一出”工程全国试点的实施意见》(浙政办发【2020】9号)。对县区一级来说,笔者认为有这么几个需要重点把握:一是在指导思想里,要求坚持政府推动、需求拉动、创新驱动、示范带动,着力完善基础设施,这是快递服务进村到户的行动指南;二是在发展目标中,要求到2021年底,建制村快递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,实现每周投递3次以上,这是快递服务进村到户的基本要求;三是在空间布局上,要求构建县、乡(镇、街道、园区)、村(社区)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,这是快递服务进村到户的前提条件;四是在政策支持上,要求建立以县级公共财政为主、省市支持为辅的快递业发展资金扶持机制,加大财政支持力度,并纳入到综合交通物流建设投融资政策体系,这是快递服务进村到户的基础保障。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根据中央领导讲话精神,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了《关于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防疫能力提升工作的通知》(浙建办【2020】21号),其中明确要求:加强物流配送场地建设,统筹物流末端配送设施、快递存放场所设置,合理安排小区内外交互空间,为小区防疫生活物资配送提供便利。
(五)外地有做法。经网络搜索,发现北京、上海、江苏等地都有此做法,基本上做到一户一格,集中管理。常熟市人民政府下文《常熟市关于鼓励新建住宅区等场所设置快递服务用房的实施意见》(常政办发【2017】228号),规定住宅总建筑面积5万以下平方米的,设置快递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,用房产权归全体业主所有,并委托第三方公司运维。湖州市人民政府早在2015年就下文《关于印发湖州市社区电子商务E邮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》(湖政办函【2015】22号),其中规定1000户(含)以下预留建筑面积30平方米用于快递服务配套用房。德清县用了近二年的时间,基本完成了快递服务三级网络体系建设。
整合后的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农村快递物流中转中心(超市、快递、快运、货运、电商)
三、快递服务进村到户的途径方法
快递服务进村到户需要考虑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、交通、人口、经济水平、基础设施等各种情况,实施途径、方法因地而异,但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共性,可以统一实施。
(一)建设园区,完善网络。在县域范围内,快递进村到户,需要建立和完善县、乡镇(街道、园区)、村居(社区)三级网络转运配送体系,缺一不可。具体说,在县级建立快递转运中心,在乡镇(街道、园区)建立转运分中心,在村居(社区)建立配送站,在居住街坊设置智能快递柜。县级转运中心可以“快递园区”的形式建设,从发达地区看,电商、快递和物流基本上都是三位一体,发挥聚集效应,同步规划,同步建设,同步验收。
(二)一户一格,规范标准。国家层面还没有出台智能信包箱行业标准(河北等地有地标),但已出台《智能快件箱行业标准》(YZ/T 0133-2013),两者功能相似,最小独立单元均为“格口”,可以互相参照。一户一格是强制标准,也是百姓真正的刚性需求,不应该有争议。
1、格口大小标准。《智能快件箱行业标准》(YZ/T 0133-2013),第7.1.4条明确了格口大、中、小三种规格。根据发展趋势,笔者建议全部按大号设置,即宽450毫米、深600毫米、高250毫米。这对于一般用户应该够用了。当然,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增加若干个超大型共享中转格口。
2、格口数量标准。根据《智能快件箱行业标准》第7.1.1条规定,快件箱顶部离地高度不应大于1800毫米,底部离地不宜小于150毫米,那么格口能叠加的数量是6个。根据《标准》规定,一个街坊的最低住宅数是300套,也就是需要300个格口。
3、用地面积标准。经计算,300个格口占地面积13平方米。根据行标,投取快件横向距离不小于1000毫米,那么一字排的总占地面为35.5平方米。经测算,比较经济的布局如图所示(毫米单位),至少也要33平方米,加上设备控制柜和超大型共享中转格口,应该按不低于40平方米建设。
(三)科学规划,合理布局。“按坊建柜、依柜设格、一户一格”实际上已经解决了规划和布局问题,直接实施即可。但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》是2018年底出台并实施的,即使以前已经出台相关文件,实际执行并不到位,好多应该建设的没有建设,建设好了的也被挪作他用,第三方公司想建设,有些小区或物业不让进驻,或者收费。同时,长兴邮政管理局2016年成立至今,一直都没受邀参与居住区快递服务基础设施验收。因此,需要重新规划和布局,特别是老旧小区。总的思路是:没有建的地方都要建起来,解决一个从无到有的问题;已经建好并被挪作他用的,要回收过来归正用途;室内室外都可以建,室内优先考虑;实在达不到一户一格,加快中转速度,提高使用效率;针对特定用户,还可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。当然,前提是要摸清底数,为了加快速度,建议由政府牵头召开会议,发改局、住建局、自然资源规划局、交通运输局、供销联社、邮政管理局和乡镇(街道、园区)分管负责人参加,布置调摸任务,发动村居、社区广泛参与。
(四)多方出资,共建共享。所有快递服务基础设施建设,都涉及较大资金投入。按照《标准》规定,这些基础设施应该由房地产开发商同步设计、同步建设、同步验收,如果没有建设,从法理上讲,应该由政府买单。而单靠政府、村居(社区)、快递企业或者第三方,资金压力都难以承受。因此,需要多方合作,共同出资,共建共享。建议由政府牵头推动,运维方提出一揽子方案,各相关部门配合(特别是自然资源规划局、住建局),乡镇(街道、园区)、村居(社区)参与,有组织、有计划分步实施。
(五)整合资源,降本增效。根据《标准》规定,快递服务基础设施可以联合设置,包括银行驿站、物业、超市、水果店、便利店及其他便民服务设施。联合的方式可以多样化,比如用地(用房)购买、租赁、合租、合营等。同时将智能信包箱与智能快递箱整合为智能快递柜,避免重复投入(包括后台管理系统),降低建设成本,提高投取效率。
(六)购买服务,智能运维。智能信包箱不是一次性建设好就可以了,其运行和维护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,包括前端硬件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后台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,且是永久性的。让运维企业免费服务,短期可以,长期不行,建议由政府购买服务并纳入财政预算。
业务:0551-6899 3317 手机:189 5606 1533 李先生 地址:合肥市瑶海区长江东路曹冲物流园
版权所有:合肥市新迪货运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02535号-17